發表時間: 2023-10-16 09:41

避免吸入性肺炎、及其他肺炎的居家照護提醒

防吐奶墊2
防吐奶墊1
圖示

🌟圖片高度還不夠,建議30-40度🌟

    呼吸道的照護是「非護理背景」的媽咪第一個課題,呼吸狀況的觀察、評估與處理,以及家中設備是否適切孩子的需求。

而抽痰的處理,抽不到痰,也有可能是積在裡面,我們的孩子排痰能力較差,所以會比較難照顧。

在觀察、評估、處理上,都需要在醫院學習好,回到家才不至於慌亂,以下就幾個點分享我居家照顧特殊兒(極重度腦麻)的經驗。

  進食部分

  1、灌食、餵食姿勢:

    臨床上「管灌進食」的指導單張都寫床頭調高30到45度,但我實際操作孩子時,卻剛好折到胃部,灌奶反而下不去,尤其孩子身長70~80cm,要注意這些可能狀況。

    孩子若身長不高,相對胃以上的消化道短(食道、咽喉),進食時,採取右側躺(胃排空方向),高度30-40度左右(最好採均勻斜坡方式),並避免壓迫到胃,否則食物下不去唷,那就只好溢出啦。

防吐奶枕姿勢範例

 

(如上圖)
妤晨小時候會這樣側躺(左右交替換),喝奶(管灌)時要加高坡度,在哺乳枕下疊厚浴巾或童被成想要的角度。坡度記得從「骨盆」開始往上,因若從「腰」開始,容易擠壓到胃。

且小小孩採坐姿灌食時,因為坐姿角度較高,要注意是否擠壓到胃。
妳們若有機會也可以問「小兒科病房護理師」,比較貼近小孩臨床,門診還不一定準確唷!

灌食或餵食後維持此姿勢30分鐘至一小時,較為安全(有些病房會將灌食空針或灌食袋繼續掛著,使溢奶時可溢回灌食空針裡,而不會從口鼻溢出,此點是適合極容易溢奶的孩子)。

灌食護理指導(包含灌食前抽痰、否抽評估消化狀況與記錄、評估這餐灌食量是否調整、灌食的擺位姿勢、灌食速度、灌食後姿勢維持)。

灌食姿勢最佳是右側臥,促進胃排空,以右側臥姿灌食,進食完畢,不用動他半小時至一小時,若之中突然嗆咳,也因為側臥的姿勢,得以讓嘔吐物自然流出,而不易吸回氣管。

一般大人鼻胃管灌食較不注意右側臥是因為大人的消化道長,而我們孩子消化道短,一個咳嗽或是張力、腹壓,都有機會將胃中食靡擠出食道、喉嚨。所以採右側臥位進食。

灌食中,發生嗆咳、嘔吐的處理:

  • 停止灌食,將孩子側身讓食物流出,以避免嗆入氣管
  • 坐姿灌食者,上半身前傾,保持呼吸道通暢,並協助排除嘔吐物
  • 抽口鼻分泌物,觀察血氧及唇色
  • 暫時休息(必要時給氧)
  • 排除直接導致嗆咳因素再灌食(重新檢視鼻胃管或口胃管刻度是否滑出、檢查前述管路是否迴繞在口內、評估是否剛好有痰想咳嗽⋯)

2、進食量與速度調整:

    評估腹部脹氣否,以及今日排便否?

    腹脹:輕拍肚子像打鼓聲,叩診鼓音(請醫護教妳判別),考量之前食物是否對孩子而言容易產氣(奶、豆類容易)、難消化,(可益生菌補充,促進腸道消化機能),或是大便積塞,使食物在消化道中停留久而腐敗發酵、產氣(也是腸道好菌不足),或是腸道蠕動緩慢(臥床、活動量少者)

    若脹氣、今日腹中仍有大便未排出,則需考量將當餐進食量減少,以避免進食後,腸道刺激蠕動、排便時腹壓上升,把胃中的食糜吐溢出。並盡快將腹脹情況排除,及排便,之後再將食物量適時適量補回來。

極易吐者可考量少量多餐。管灌者並評估反抽消化情況,來決定下一餐進食量。灌食速度,一餐約吃20至30分鐘適宜。

長期便秘者,可從進食食物中的水分、蔬果纖維、油量去補充調整,或是增加身體活動量(腸蠕動也會改善)。

3、食物的選擇:

    可以選擇雪印或沛易壯,比較不甜的奶,份量由營養師建議。

    當孩子四個月以上可以吃副食品時,要漸漸嘗試單口味到多口味的食物泥(管灌亦然)。漸漸的,依孩子熱量需求狀況,取代一半甚至全部的奶餐。

4、食物稠稀度調整:

    對於喝液狀食物易嗆的孩子,可將食物調稠(例如:奶再加米麥精,即可稠化;若已滿4個月,可考慮副食品,亦可折衷調理南瓜豬肉奶糊、地瓜雞肉奶糊、蒜香魚肉奶糊⋯等等)。許多經驗發現,副食品較重,比奶水不容易逆流而溢吐。

    若喝液體容易嗆,試著先用滴管,一滴一滴慢慢吞,逐步再使用3~5空針,慢推0.1~0.2c.c,使其慢慢練習,下一步使用湯匙,少量給予,可練習吞嚥量稍微多的液體。練習時以水為主,以遊戲、快樂方式進行(希望啦)。若嗆入水的傷害也比較小,先不宜用奶或其他甜果汁練習吞嚥液體。

5、孩子進食的情緒狀態

讓孩子情緒平穩時進食,培養喜愛食物,以避免心理厭惡抗拒食物,而導致生理上嘔吐。

先投其所好(孩子愛吃的食材),再酌量添加其他食材,以兼顧營養均衡。

孩子瘦小者,可掛營養諮詢門診,了解如何攝取高熱量、均衡飲食。

6、進食後的平靜休息

    進食後,至少30分鐘不要移動孩子,尤其易吐的孩子,依情況延長至一小時。

    若孩子還是容易食物逆流,請少量多餐,並確保每日水分及食物含水量,有達到基本生理每日需求量。

7、其他狀況

  •     吐奶、進食量不足~。
  •     如果長期吃得少,身體慢性脫水,容易電解質不平衡,可能導致腸蠕動慢、精神萎靡。
  •     脫水在小小孩身上是危險的,宜儘早就醫,補充所需電解質與營養。
  •     一吃就吐,也考量腸胃問題或巨結腸。
  •     精神萎靡或嗜睡,也要懷疑低血糖,或腦壓有異常。
 

呼吸道護理部分

1、呼吸型態的觀察與處理:

  • 唇色:標準為粉紅,若偏白、灰、紫,是低血氧的徵兆,立即給氧化、評估意識與心跳。若有需求,家裡能備一台血氧監測器為宜(亦有租賃、可向歡呼兒協會詢問)
  • 呼吸型態:呼吸觀察呼吸時神情、評估呼吸順暢或是費力、喘、痰音,以及喉嚨是否有怪異聲(懷疑軟喉)須由醫師評估處理
  • 呼吸次數:觀察呼吸每分鐘次數,正常範圍:

2、分辨痰液狀態:

  • 色:黃綠、黃、淡黃淺黃微黃、白、透明
  • 量:多、中、少
  • 性狀:稠、稍稠、稀、稀水樣

痰黃稠多者,注意體溫變化,小心發燒可能,化痰蒸氣及藥物要按時給予,以及正確拍痰、***姿位引流痰液(醫院都有護理指導單張可索取),抽痰技巧也要精進(加油了)。痰抽不到,卻有痰音時,若剛好在醫院時,請護理人員來教妳,請她評估是什麼原因、如何處理。
使用色、量、性狀的描述,也容易跟醫護溝通孩子狀況

3、參考努力爸媽Band的分類筆記 #我愛呼吸 ,或部落格文章。

童綜合醫院,小兒拍痰與姿位引流影片

拍痰應該是舒服的,不必要太大力,背面、側面都拍,避開肩夾骨、脊柱跟腎臟。

臺北榮總復健醫學部及高齡醫學中心,關於吞嚥訓練的內容寫得很詳盡
http://www.redturtle.cc/project.php?action=detail&pid=144


其他

關於胃造廔管,希望是在正確需求下做手術。

如在家長照護之下,無法找到孩子順利進食、減少經常反覆性肺炎的情況,需進一步學習、精進照顧方式,以求改善孩子進食、營養的需求。

若孩子太難照護,手術為最後選擇。

如果只是心理上拒吃,或奶加麥精稠化就能吃得很順的,就不一定需求。

家長如果在照護方面找到孩子進食的步調,營養、熱量、水分都能滿足,這就是最好的照護方式。

之後請有護理背景的大家幫忙補充唷!

分泌物:

認識分泌物的色、味、性狀記錄
口鼻分泌物的處理與介紹工具使用

1、吸球
2、手動抽痰槍
3、電動吸鼻器
4、玻璃大象鼻
5、其他替代裝置

  • 氣切照護指導(包含更換Y紗、隨時保持乾燥)
  • 抽分泌物(痰)機器認識
  • 抽分泌物(痰)的時機與抽完後的觀察
  • 氣切分泌物無菌方式處理與抽痰管使用(如果法令未開放,照護員不一定要執行無菌抽痰,但要了解)
  • 分泌物丟棄
  • 氣切管滑脫的緊急處理(如果法令未開放,照護員不一定要執行侵入性處理,但要了解)
#努媽居家照護
#努媽資源連線
#我愛呼吸
最後修改日期: 2023-12-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