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時間: 2022-08-28 14:31

特殊需求嬰幼兒童,在長照2.0到宅專業服務,被中斷服務的問題

內容說明

關於長照2.0專業服務,每服務3個月後,要停止服務3個月,且要再次申請也不容易,影響特殊兒在宅復能的機會。

長照2.0設立時以服務老人爲設計考量,但身障兒童的長照需求也十分迫切。因此,請政府另立一筆專款,用在0-6歲、6-12歲,「看得到」也「用得到」的服務政策。

因為現有資源分散於教育部、社家署、健保署、長照司之間,並有全台資源不均,不符使用需求的狀況。

專業復健多設於醫院,需醫生開立證明後才能用健保進行治療。但專業復健極需與家長、學校合作與溝通,而健保的30分鐘難以滿足需求

家長需要有專業人士指導如何利用居家環境配合復健,也需要隨著孩子成長若有新的狀況或問題時尋求教養方向或建議,就會變成需要多邊申請(健保、長照、社區療育計畫、學校),而不同資源之間的資訊整合也都完全得仰賴家長傳達,導致資源的浪費以及家長的疲於奔命。

以及對於特殊難以出門的0-12歲的特殊嬰幼、兒童:

(1)隨身機器多的狀況(抽痰機、抽痰管、呼吸器、潮濕瓶、氧氣筒、甦醒球、氣切備管、換藥耗材⋯)

(2)體重越來越重無法順利出門(尤其18、20公斤以上,家長難以捧抱出門)因此需要提供「到宅的專業服務政策」:醫師、呼吸治療師、護理師、物理、職能、語言治療師的指導。

而現行「早療」「到宅時段」服務:

(1)需求孩子眾多,老師太少

(2)且限制在年齡0-6歲早療階段。

建議與參考

請政府另立一筆專款,用在0-6歲、6-12歲,「看得到」也「用得到」的服務政策。統整社家署、健保署、教育部、長照司的相關資源,不讓家長再疲於奔命找尋,用個案管理的方式提供服務。且應依身障程度不同,安排不同的服務頻次,而不是統一頻次。

請政府發想以下服務政策:

(1)用「個案管理」的方式提供服務。

(2)並針對特殊到宅需求個展,訂到宅服務政策。

需要提供「到宅的專業服務政策」:醫師、呼吸治療師、護理師、物理、職能、語言治療師的指導。以及在宅醫療的相關政策配合。

學校特教資源長期不足

內容說明

1、教助員時薪低、且為兼職、約聘、工作時數無保障,月薪僅八千元,導致徵人困難且流動率高。而教助員人力不足也讓特教生帶給一般班級師生更多的照顧負擔,而導致特生易遭受到霸凌,造成老師、一般生、特教生的三輸局面

2、幼兒園裡的教助員一對多,無法提供良好協助。

3、教育局受限於預算,減少了專業治療團隊進入校園服務的時數。學校因此無法穩定提供物理、語言、職能等專業治療(一學期只有1-2次),因專業治療師接觸孩子的時間過短,特教與專業治療之間無法緊密配合,在設定學期IEP目標以及當訓練遇到困難時、難以將專業落實於特殊教育的日常中

4、雖說強調融合教育,但一般班級的老師未經特教訓練,不知該如何應對特殊兒童的情緒障礙。學校老師有升學壓力,將把特殊生丟進普通班,卻無法提供足夠的幫助與資源。

建議與參考

1、調整教助員薪水。

2、給予足夠教助員人力

3、學校提高物理、職能、語言專業服務的頻次,依個案需求調整。

4、落實老師的特殊教育「實務」訓練。

兒童呼吸照護病房床位不足。

內容說明

重症嬰幼兒童,因為缺乏兒童呼吸照護病房床位,很多家長只能勉強將孩子帶回家裡照顧,成為特殊兒家庭經濟、照護知識技能、體力考驗⋯等等問題跟壓力。

建議與參考

1、在市立醫院增加開設兒童呼吸照護病房,或擴充床位。

2、提供指導照顧者居家照護課程、返家後諮詢管道(個案管理)

照顧人力缺乏,人力不足與不適任,且知識技能缺乏

內容說明

1、需要家庭成員、親友人力的輪替、支持。但因家庭成員各自有經濟壓力、工作要執行,長久下來,照顧壓力讓整個家庭成員都沒有生活品質,尤其主要照顧者,經濟地位低下,可能一天24小時都無法休息,失去自我跟生活品質。大部分家庭,爸爸工作賺錢,媽媽一人抵輪三班護理師在使用,請問人會不會累倒呢?

2、居服員的不適任,大多數居服員只會照顧老人。對於特殊需求嬰幼兒童照護知識技能不足。18歲以上的大孩子,進入機構後,照服員的能力和品質就差別很大。大部分照服員在入行工作前,都以為自己的工作內容只是陪伴老人。所以如果到了成人身障機構後,有的照服員會努力學習精進照顧能力;一大部份會因不適應而離職;一部份則因能力不足會持續的不適任⋯。

3、找能照顧重症兒的托育人員、看護也不容易,因知識技能不能勝任。(以及風險高)

4、長照2.0的居服員,會抽吸的太少。有些居服員即使有學過抽吸課程,公司也不允許執行。(因爲要承擔風險)

特殊需求嬰幼兒童需要專業醫療長期照護,但返家後,由於醫護說明教學得太少、照顧者學習得太少,只能被非醫護專業的家長接手居家照護,幾次的呼吸喘、危急的呼吸型態、呼吸衰竭、慢性長期缺氧。腹脹、便秘、嘔吐,無法順利進食。進食困難而慢性長期脫水、便秘、泌尿道感染、腎發炎。腹瀉、電解質不平衡、心跳異常、昏迷休克。發燒、肺炎、中耳炎、各種感染因素⋯。

以上這些醫療臨床的狀況,若不是有醫護工作背景的家長,一般家長們在面對這些問題時,無法迅速判斷、敏捷處理,而造成孩子延遲就醫,使得身體狀況一次比一次差。

(1)在照顧孩子的知識技能部分,醫院教得太少。
(2)實際照顧中也有許多狀況題,即使醫院教學標準方式與流程,有些家長會自作主張做出不適當的照顧行為而不自知。A.抽痰管重複使用,缺少無菌觀念B.漂白水過度使用,反而氣體揮發傷害氣管C.人工鼻的選擇不適當D.呼吸器脫離訓練太過急迫,無視胸廓發育的重要性E.有些醫院對甦醒球、氧氣相關指導較保守,沒有教學、提醒。(重症孩子越顧⋯越缺氧)

照護問題也因孩子狀況不同,交疊出照護難度:

(1)灌食與吞嚥(腹部評估、飲食擺位因應個別狀況不同而調整、預防肺炎)
(2)呼吸(拍痰、姿位引流、抽痰、擺位、異常呼吸音、異常呼吸型態)
(3)傷口照護(營養與照護)
(4)癲癇用藥後的異常狀況評估(嗜睡、異常的呼吸抑制⋯)
(5)感染原因找尋與居家處置(例如泌尿道感染:保持泌尿道口清潔、確保每日水分足夠,或可補充蔓越梅汁⋯)
(6)慢性脫水(脹氣、便秘、嘔吐、胃食道逆流、痰多、呼吸喘、擺位不當⋯很多因素影響進食)

建議與參考

1、開辦「重症特殊兒照顧知識技能實務課程」(特殊兒照顧者:家長、托育人員、居服員、教師與生活助理員)鼻胃管、胃造廔管、氣切⋯

2、開辦「身障特殊兒照顧知識技能實務課程」(特殊兒照顧者:家長、托育人員、居服員、教師與生活助理員)自閉、過動、罕病⋯

3、媒合需要的人力資源:托育人員、居服員、長照2.0的CD02護理師到宅諮詢與指導。

經濟支持缺乏

內容說明

因為特殊需求嬰幼兒童有長期醫療復健的需求跟費用支出,並不是所有爸爸都年薪百萬,財力雄厚,能支持長期醫療開銷,或是時時請假陪同就醫。加上家長之一(經常是媽媽)成為主要照顧者,已經無薪水收入的情況。而在孩子越重症或體重越重時,需要較多的人力協同照顧時,並不是所有家庭經濟都請得起外傭、台傭來「到腳手」⋯。(較便宜的)長照居服員的時數也遠遠不夠支持。因體恤主要照顧者沒有辦法工作謀生,全台只有部分縣市有「照顧者津貼」,而台北市也沒有

建議與參考

給予主要照顧者生活津貼。

早療補助費應該調升。

內容說明

因物價上漲,自費課費用也上調,3000元只夠上兩堂課或不到。

建議與參考

依個案情況,調整個案需求的頻次,而不是以固定金額做服務頻次的限制。

增加發展中心服務學生名額,(增加師資),以及可以仿照公幼及非營利一樣,延托至6點或6點半。

內容說明

發展中心的名額一位難求,對於無行為能力的孩子報名發展中心日托班,排半年至一年多是常態,有些發展中心下午三點半就下課,所以勢必父母要有一方犧牲工作,影響家庭經濟來源。

建議與參考

增加發展中心服務學生名額,(增加師資),以及可以仿照公幼及非營利一樣,延托至6點或6點半。

寒暑輔導班能提供交通車及隨車老師(像平日學期上下學一樣)。

內容說明

(1)因為父母都得工作,暑假上學8點後才能送去學校,下午4點前要去學校接,家長的工作型態完全沒辦法配合。

(2)學校學期上下學,安排孩子搭無障礙計程車,一條路線會有3個孩子+1個隨車老師。輪椅孩子,則搭復康巴士+隨車老師。但暑期就沒有這種交通車,學校理由是暑期人力不足,只能代訂復康,沒有隨車老師。
沒有陪伴者是否觸犯兒童保護法?孩子一個人搭車,畢竟口語表達和肢體能力不一,且因司機在開車,孩子如果解開安全帶,跌落座椅,或是站起來走動,影響行車安全,或騷擾司機,都非常危險。而無行為能力的身障者搭乘復康巴士,萬一途中身體不適,司機一個人如何立即應變與處理。

建議與參考

寒暑輔導班提供交通車及隨車老師(像平日學期上下學一樣)。

18歲以上特殊兒的安置機構不足。

內容說明

面臨「雙老問題」,亦可參考例如「好好家園」的共生園區。

建議與參考

好好園區 https://www.goldville.com.tw

在國民義務教育階段,學校依「身心障礙學生服務支持辦法」為學童申請的輔具,希望可以設立辦法,能借回家繼續使用。

內容說明

身心障礙學生支持服務辦法第三十三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,視身心障礙學生教育需求,提供可改善其學習能力之教育輔助器材,包視覺輔具、聽覺輔具、行動移位與擺位輔具、閱讀與書寫輔具、溝通輔具、電腦輔具及其他輔具。
期望創造輔具最大利用價值,將上述輔具,建立借用辦法,讓身障學童能帶回家繼續使用。行動移位與擺位輔具能維護良好的坐姿擺位,預防脊柱側彎;視覺、聽覺、閱讀、書寫、溝通輔具⋯等,也能持續讓孩子回家後繼續練習。為家庭節省一筆龐大的生活輔具花費。國民義務教育階段,因包含兒童與青少年時期,其中需要的肢體類輔具、行動輔具、副木、足踝支架…, 皆因身形的變化,需要持續量身訂做、購置更換,且有2年四項的數量限制,金額也只有部分補助,對於家庭也是一項龐大的負擔。若能沿用學校協助申請的輔具,能發揮最大效益。

建議與參考

建立學校依「身心障礙學生服務支持辦法」所申請的輔具之「借用辦法」,於學生學籍存在期間,可依辦法借用回家持續使用,發揮最大效益。

生生有平板,應依孩子需求能使用的平板或設備

內容說明

一般學童能使用平常平板電腦,但是特殊學童需求不同,特殊按鈕或控制器、眼控滑鼠或溝通板…等,請評估個別需求,給予適合的學習輔具。尤其在肢障比較重度的孩子,不能一昧要求用筆書寫、學習。他們需要找尋其他溝通方式來表達跟學習,生活中都有溝通、互動的需求。

建議與參考

請評估個別需求,給予適合的學習輔具。

校園護理師抽痰問題

內容說明

需要抽痰的學童,在學校就學時間內,應配置適當的護理人力協助抽痰,而不是讓1、2位護理師要照顧5~6位有抽痰需求的學童,分身乏術,曾導致學童呼吸道卡痰而發紺。

建議與參考

應配因應學生實際需求,置適當的護理人力。

最後修改日期: 2022-09-14